何为三伏天?
三伏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
按照传统算法,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。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,所以初伏、未伏都是10天,而中伏则是10天或20天,取决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初伏)出现日期的迟早。
什么是冬病夏养?
"冬病夏养"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,它是根据《素问四气调神论》中"春夏养阳"、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中"长夏胜冬"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。
适合冬病夏养的几类问题:1、骨关节问题;2、慢性病问题;3、过敏性问题;4、呼吸道问题;5、胃肠道问题。
如何养骨才是养了根本?
养生先养骨,养骨先补髓。中医学认为:精生髓,若髓不足,就需要有阴精不断化生骨髓。
《黄帝内经》之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称:“髓者,骨之充也”。根据髓所分布部位的不同,髓又分三种,即脑髓、脊髓和骨髓,统称三髓。
传统中医养生自古就有“髓满身自健而祛疾神畅”的定论,认为三髓有充养头脑、滋养骨骼、化生血液之功。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证实三髓就是人体的神经中枢、养骨中枢、造血中枢和免疫中枢,它们控制着人体所有系统和器官的生理活动,是人体生命健康的根本所在。
“髓空百病现”,三髓一旦老化和不足,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就会随之即来。而中医补髓常以动物的髓作为原料,现代医学生物技术通过提取牛的骨髓、脊髓、脑髓及腔骨精华制成髓精又称为三髓提取物,为人体“补髓填精”。
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,《黄帝内经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诸多典籍均对“补髓养骨”理论予以了阐述和肯定,它不应该被忽视,更不应该被遗忘,“三伏天”补髓养骨正当时,千万别错过!